主页(http://www.175shouji.com):十九中为“手机瘾”开药方
原初一年级主任李继琼介绍,2017年学校向海淀区教科院申报《新时期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获批,并开展了3轮调查问卷。通过了解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长和用途等,李继琼发现,未能积极参加班校活动、家庭关注不足、交际面窄等成为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于是,李主任号召各班在开学初制定学期班会计划,丰富班级活动。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手机使用从他律到自律”的专项治理工作:一方面,制定班级手机使用公约,实施民主监督,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手机使用“三方协议”。另一方面,每班配齐一个手机收纳盒。
针对玩手机成瘾的现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面向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制定手机管理办法,为“小手机瘾”开出了药方。
(责任编辑: HN666)
早在2015年,十九中班主任老师吕晶就自主发起了《手机依赖的现状、成因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与学校心理组一起打响了“手机战”的第一枪。之后,学校颁布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并在当时的初一年级及初二(1)班进行了试验。
看全文
与此同时,初二班主任朱元海老师针对“手机使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探究。他发现,日常使用手机低于2小时的学生学习成绩均为前50%;全班约74.2%的学生都希望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能少于实际使用的时间。对此,朱老师从生涯规划入手,让学生以“诗和远方”为目标,自我规划实施路径和日程安排。
“在治理手机使用的组合拳下,学生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人机"和谐共处的生态。”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J191
“以生活计划表促进学生自主自律。”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宫贺从心理学角度也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戒瘾”办法。她表示,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近期、远期的目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同时制定任务单,将目标“可视化”、“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