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175shouji.com):三星为何败走中国?
但或许正是因为太沉浸于“高不可攀”的优越感中,三星忽略了傲慢姿态带来的危机正在向其逼近。2016年9月发生的Galaxy Note7“电池门”事件成为三星在中国大陆市场由盛转衰的导火索,随后对中国市场的召回区别对待,更让有意购买三星手机的消费者心存芥蒂,三星品牌溢价一度降到低谷;其次则是三星所谓的“本土化”大多是浮于表面,只是效仿国产手机的营销模式,傲慢姿态仍然尽显;另外则是产品不“接地气”,过度包装S、N系列对标苹果,并未对自身定位有足够的的认识,从而造成在华销量下降,三星在华工厂订单量不足,处于亏损状态,三星陆续关闭了深圳和天津的手机工厂。随着惠州工厂的关门歇业,三星在中国的手机生产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三星步入歧途的这几年正是国产手机厂商奋起直追的时机,OPPO、vivo不仅自身拓展迅速,其子品牌realme、IQOO也崭露头角,小米、荣耀占领互联网手机半壁江山,华为则推出了麒麟芯片,把自主研发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利器,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对于消费者而言,感受最直观的就是三星的手机定价过高,当互联网手机厂商将旗舰机配置下沉到千元机,三星的高定价、系统的“负优化”都成为了普通消费者“望机兴叹”的典型。
能否东山再起?
频频遭遇滑铁卢,三星手机也曾尝试东山再起。新任总裁权桂贤频频喊出“三星手机重返中国战场”的口号,其发布新品的节奏也非常快。然而将近一年过去,三星手机市场仍然表现平平。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为80万部,环比下滑38%,市场份额降至0.82%。
面对5G市场如此巨大的蛋糕,不仅三星的竞争对手在不断强化业务能力,更有无数围绕5G技术应用的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对于三星而言,或许此刻强大的劲敌不是来自于外部,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包括战略层面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以及对国产手机厂商实力的低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自身品牌定位的盲目自信。
那么,究竟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能否东山再起?记者认为应由三点考虑。
首先,三星裁员,并非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转战东南亚既有成本压力,也是中国市场不亲民的后果,但三星手机仍会在中国通过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形式,来保住中国“火种”。
其次,5G时代三星在中国市场东山再起挑战依然很大,日本近年来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都没有成功“返航”的先例,三星不解决“本土化”问题,重返中国市场仍是梦想。
最后,则是来自外部市场的“围追堵截”。中国企业已经将市场瓜分殆尽,早已纷纷扩展了诸多海外市场,可见其强大的竞争力不容小觑,同样也是三星东山再起的强大阻力。
作者:十三姨
责编/版式:王禹蓉
校对/审核:申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