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175shouji.com):摩托罗拉的可折叠手机Razr:是王者归来还是情怀作祟?
摩托罗拉的可折叠手机Razr:是王者归来还是情怀作祟?
费倩文 2019-11-18 09:34:02
来源:虎嗅 作者:孙永杰
日前,联想在其第五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 2019)上发布了摩托罗拉Razr可折叠手机,一时间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而这可能是联想为数不多的能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和议论的手机。甚至有媒体称,联想会借助摩托罗拉Razr可折叠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演王者归来。事实真的如此吗?

客观上看,从我们目前可搜集到对于摩托罗拉Razr可折叠手机的好评看,无论是媒体还是用户,对昔日Razr辉煌“情怀”起到了不小的正面作用。其实这毫不奇怪。此前诺基亚、黑莓、Palm等也曾为少用户,甚至是整代的用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情怀”。而且也都寄希望于智能手机的时代,或翻身,或重整,但都是喧天锣鼓的开始,最终还是演绎成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原因何在?
很简单,“情怀”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在进入智能手机产业新的竞争中,此“情怀”已非彼“情怀”,洞悉用户在新的产业时代(例如功能机与智能手机产业的更迭)需求的变化,调整,甚至重塑自身产品的发展战略和理念,不断通过实质性的创新才能让“情怀”延续。从这个角度看,脱离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而依然将所谓情怀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在诺基亚、黑莓、Palm依靠“情怀”均铩羽而归之后,联想能否打破这些厂商的“情怀”魔咒,而将“情怀”延续?
基本和交互逻辑存疑 折叠价值缩水
在分析摩托罗拉Razr可折叠手机能否让“情怀”延续,进而成为联想移动业务重振之前,我们先看看在智能手机发展的当下,厂商们推折叠屏手机的基本逻辑。
从目前已经发布,且在业内引起反响的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三星Galaxy Fold和刚刚发布的摩托罗拉Razr看,厂商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基本逻辑。其中华为和三星是希望通过折叠让智能手机用户获得更大的屏,而摩托罗拉则以更便携作为卖点。
提及为何将更便携作为Razr折叠屏的卖点,摩托罗拉总裁Sergio Buniac解释称:在完成最终的成品以前,摩托罗拉先后做了总共 26 台不同型态、尺寸和屏幕规格的原型机。从结果看,Moto 做出了最好的决定。之前的 Galaxy Fold 让某些人觉得多此一举,更多是因为这部分人并不想要在口袋里装一台能折小的平板。而根据摩托罗拉的调研,这样的人群在面对折叠屏幕技术时,会更希望要一台有正常屏幕尺寸但却可以变小的手机。这一结果,帮助摩托罗拉定下了新 Razr 的开发方向。
既然是以更便携作为折叠的主要诉求,按理说理应在宣传中更多突出便携性才是,例如更多需要便携的用户使用场景,但我们看了一些国外有关此款手机的视频演示后发现,多数情况下是在反复展示折叠的过程,演示应用下也几乎是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也就是在“内屏”的模式下,“外屏”的演示少而又少。原因何在?
早在2012年,德国电信公司在2012年对美国手机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手机用户平均每日查看手机超过150次,而在英国这项调查数字则接近200;
2013年,Android 应用 Locket 搜集了 150000 位用户一天中查看手机的频率。数据显示,普通人每天平均要查看手机(激活屏幕或解锁)110 次,平均每小时查看 9 次,甚至有的用户每天要给手机解锁 900 次;

2017年,据苹果披露,iPhone用户平均每天解锁设备80次,按照一天12个活动小时计算的话,用户每个小时需要检查iPhone手机6到7次或是每隔10分钟检查1次。
2018年,统计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旗下的AppOptix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安卓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要解锁65.8次,也就是每过8分钟一次(排除睡觉时间等),累计看屏幕的时间为4小时。

更有夸张的统计来自一家叫 Dscout 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做的调查,该调查显示,每人平均每天点击手机 2617 次,手机屏幕亮着的时间累计是 145 分钟。
我们不知道摩托罗拉在决定Razr折叠方式时,在考虑更便携性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上述智能手机用户的交互方式和习惯?
不过,从Razr“外屏”,也就是那个仅为2.7英寸800×600 触控 Quick View 屏幕多以接收和简单浏览信息看,要真正获得完整的智能手机交互体验,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打开后在“内屏”的模式下完成。因为大屏模式下的观看和操控即达对于用户不仅意味着便利性,更是习惯。对于Razr的用户来说,要么频繁地在手机内、外屏之间切换;要么索性让手机处于“内屏”模式的打开状态(形同于非折叠的智能手机)。
实际上,在Razr发布之后,已有不少的业内达人其折叠的逻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称Razr的交互逻辑从根本上与用户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相悖,1翻开成为2的产品未必会成功,1对折成为0.5的产品肯定失败。现有的信息容量与频率,早已无法在0.5个屏幕里传递了,而让用户频繁在0.5与1之间切换,甚至能算是种刑具了。
如果未来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真的遭遇上述Razr交互逻辑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巨大差异,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多数日常使用场景中,Razr的存在形态到底折叠的时候多,还是完全打开后,像目前主流智能手机那样的时候多?
如果是后者,那么所谓Razr更便携性带给用户的使用价值将大大缩水。此外,鉴于当前主流智能手机超轻薄的设计,Razr这种所谓超便携性的优势并不算突出,至少不会和当下主流智能手机给用户在便携性上造成质上的体验差异,二者相加,Razr的折叠功能最终会不会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因为多数情况下,为了免却经常开折的不变,Razr更多是以现有主流智能手机非折叠的形态存在)?
价格远高于价值 理性用户自有判断
此外,业内对于Razr可折叠手机的定价也颇有争议。其中一种说法是,与此前华为Mate X、三星Galaxy Fold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相比,Razr可折叠手机具有不小的优势。不过我们认为,折叠屏手机作为当下智能手机形态的创新,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应该首先体现在保证现有智能手机用户的体验上,其次才是可能带来的全新或者增值体验。而这和手机的配置又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