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一个软件与一部手机互联的LED之光

2014-07-29 12:0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一一影院 超碰 碟民网 人在囧途1 4d肉脯团国语完整版 七十二家房客粤语全集 坛蜜电影全集百度影音 德华影视 花与蛇1全集百度影音 九歌 电影 劫案迷云百度影音 变身男女 林志颖 佐佐木希百度影音 日本h动漫

  牵头国际联盟 树立“新旗帜”

  “原来讲LED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应用,互换性难。我们所说的规格接口,就是类似于手机充电器的接头标准。”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阮军说,各种产品规格不一样,传统标委会不愿意做接口标准。联盟想做,企业也有担忧,一旦参与了联盟标准制定,技术带进去以后,如果市场推不开,那就很麻烦。

  “不能说LED发展很有序。但有一点很明显,LED技术经过几年推广,已经逐渐成熟了。”她说。

  然而,吴玲也意识到,ISA成立不等于成功,“我们拿什么吸引成员?有市场未必有话语权”。

  负责此项技术的实验室“海归”博士郭成是标准的“80后”,他将上述技术描述为一个软件加一部手机,利用LED光实现互联服务。

  编者按 材料之重要,似乎已无需论述,人类生活须臾难离。上世纪70年代,信息、材料和能源曾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如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又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我国新材料技术发展得怎么样?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科技日报邀请新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就此研讨,并形成了系列报道,今日起将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敬请关注。

  联盟并未因此悲观,“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功能性照明市场渗透率将要达到30%。”阮军说道。

  抱团作标准 打造“信心标签”

  时至今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成长故事已成为产业联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基于这种认识下,国内43家从事LED的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于2004年10月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CSA)。彼时国际LED产业迅猛发展,来自欧洲、美国和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LED行业协会,均认为成立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的时机已经成熟,伴随中国LED产业和服务意识的崛起,产业联盟准确把握“时间窗口”,吴玲提出半导体照明“全球产业”概念,并以“联络人”的角色开展协调工作,赢得各成员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成立时,吴玲以全票当选为主席。由于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无法注册国际性组织,因此选择在香港注册了国际半导体联盟(ISA),于2010年10月17日宣布成立。

  2012年1月获科技部批复筹建的实验室(企业类),经过发起单位多次讨论与研究,于2014年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实验室的注册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民办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联盟秘书长吴玲说。

  “创办初期,实验室确定了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元老”郭成表示, 成果的快速产生,得益于实验室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大胆探索,研究方向贴近产业需求。技术成果通过使用权共享、所有权转让、孵化等方式辐射产业。大量企业研发人员参与共性技术项目研究,实现研发与产业化的无缝衔接。今天,实验室已经为近3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与服务收入超过3000万元,无论是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还是即将开卖的智能穿戴新产品,都依托在这个技术平台之上快速开花结果。

  渴望在全球范围内拿到技术源的吴玲,一开始就以国际视角看待实验室的定位,“实验室要想获得经费而注册成盈利型企业或者成为某个龙头企业的下属研究院并不困难。”而她选择在中关村注册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是因为这个非营利的创新平台,更符合国际创新模式,实验室现在甚至可以为国外重点大学培养博士。在经费投入上,现在主要采用产业界“自带干粮”联合参与的方式,“我们要解决的是行业共性技术的问题,包括支撑市场应用的标准问题。”吴玲说。

  在常州的某大型购物中心,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实验室”)正在开展利用LED照明进行室内高精确度的智能化控制,即定位导航试点。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