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175shouji.com):国产手机迎集体涨价 硬件免费红利不再
新年伊始,国产手机就引来一波涨价风潮。近日,小米手机发布声明称,决定将红米4系列价格均上调100元。锤子科技也表示,锤子以后不会再推出千元以下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消费需求趋于饱和。“硬件免费、服务补贴”的思路已然不现实。迫于成本与营销的压力,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摒弃以往的机海战术、价格战,从粗放地求得生存转为精细化运营,追求更丰厚的利润。
国产手机涨价或成趋势
以往,国产手机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是“千元机”、“高性价比”的代表。然而,2017年伊始,国产手机的厂商们却开始集体涨价。1月3日,魅族率先打响新年手机涨价“第一枪”。旗下魅蓝Note5涨价100元:魅蓝Note5的16GB售价涨至999元、32GB售价涨至1099元、只有64GB版本售价保持不变为1499元。这一调整已于1月3日起在魅族官方商城、京东、天猫、苏宁官方旗舰店等所有线上渠道开始执行。
春节刚过,小米宣布红米4系列手机价格上调,从2月4日早上9点开始,小米商城、小米天猫官方旗舰店、小米之家等渠道已执行新价格。调整之后,红米4标准版售价799元,高配版999元,红米4A则为599元。紧随其后的是,一加CEO刘作虎在其个人微博上称,2017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涨价”,不知是否暗示一加也将加入涨价行列;而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更是直言表明,锤子以后不会再推出千元以下手机。
曾经被贴上极高性价比标签的国产手机真的要涨价了。
成本压力迫使厂家提价
一直以来,国产手机都是靠低价走量来争夺中低端的市场。此次的涨价风潮势必会造成消费者在购买情绪上的强烈反差,网络上对国产手机涨价吐槽也是随处可见。
既然涨价是逆势而为,为何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在这个时机提高他们产品的价格呢?有分析人士认为,国产手机全面提价主要还是存在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国产手机厂商的芯片、存储、屏幕、电池等诸多元器件大都依赖于进口,而从去年下半年整个电子行业出现了元器件缺货、涨价潮,加上人力成本、线下渠道成本、线上营销成本等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导致众多的国产手机厂商的成本大幅提升。
当然涨价也不光是物料成本上涨带来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等需求都将对品牌溢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品牌塑造和渠道铺设方面,单看2016年OPPO、vivo强势崛起,就让众多互联网品牌手机不得不转变固有的低价走量的模式。
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几乎是保本甚至是赔本赚吆喝的售价,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涨价就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无奈之举。
竞争升级厂商追求精细化运营
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这一波国产手机的涨价潮未必是一件坏事。一味的价格战和“性价比”已经让国内的手机厂商束手束脚。低价走量的模式利润十分有限,导致厂商缺乏足够的研发费用,也没有更多的资金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陷入发展的恶循环。因此,涨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将为那些资金紧缺的厂商输入新的血液。
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步成熟,国人对于智能手机购买与使用的诉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过去一年,以华为、OPPO、vivo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在中高端市场进一步崛起,再次证明了高端市场的巨大价值。因此,剥开“涨价”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在摒弃机海战术、价格战之后,国内的手机厂商正从粗放地求得生存转为精细化运营,更加关注利润。
当然,与走量的“千元机”相比,中高端产品能否获得销量和利润双丰收才是才是国内手机厂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经历了更换多次手机产品后,消费者已经从对性价比的追求转向对品牌、设计、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转向更为高端的产品。对国产手机而言,在新的买方市场下,要和业内领头羊苹果、三星竞争,进一步抢占他们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在“质价比”上多下功夫,从多个方面去提升产品的质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