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175shouji.com):“中国制造”华为手机质量的背后:走进北研所
和讯科技讯 经过28年的实践,华为跻身全球手机行业前三强,福布斯2017年全球品牌价值榜单中,华为排名第88位,也是唯一一家入围的中国企业。而华为销售额的60%来自国外市场,也间接说明了其产品质量的过硬。
由于欧洲人讲究“标准”,促使华为将质量量化成了条文的标准。时至今日,500多条标准仍旧是华为最重要的质量衡量指标。
最新评论
进入华为二十年,低调的首席质量官马兵自我定位“蓝军”,见证了华为发展历程的他认为:质量是华为二十多年的核心竞争力。
马兵无法估计华为每年在质量上投入的成本,但仅用于质检设备的更新,马兵表示,每年至少要投入两亿美元。
第三个挑战则来自于技术革新。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带来新风险,如何取长补短,也是华为质量团队每天可能去应对的情况。
重视消费者声音 质量管理层“末位问责”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中国制造”华为手机质量的背后:走进北研所》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针对管理层,华为有一条“末位问责”的铁律。每一年,公司针对不同手机产品线进行质量排名,质量最差的主管将被问责。马兵说:“尽管全年口碑及用户表现都良好,但我们仍要对改进最慢的主管问责。质量安全就是要抱着如履薄冰的心态,不进则退。”
终端安全攻防实验室:手机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覆盖了设计实现、测试、生产、销售、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每个环节。工作人员介绍,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手机芯片可直接从芯片层面,达到支付安全防护。
北研所是华为终端在全球最大、也是历史最优秀的的研发基地,在这个位于北京六环的地方,每天都产生着无数的决策。华为北研所共有9类23个实验室,可同时支撑5000部手机并行验证,具备完成250多种认证摸底测试的能力。
这位华为质量的守门人,每天都面对着40-50万台发货量的巨大压力。马兵表示,质量最大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Android手机的生态圈,众多应用产生兼容性问题,如何保证生态圈的质量以及体验,挑战巨大。
华为质量团队面临的三大挑战
“质量优先,以质取胜”之类的标语在实验大楼随处可见,这些实验室为华为手机上市之前,在安全以及使用体验等各方面,提供了高质量的测试环境,为华为手机品质提供了多方位的安全保障。
可靠性—软压
看全文
进入北美市场的过程中,当地人工费用高昂,华为开始强调生产高质量产品,以达到“终身免维护”。进军日本市场,华为学会了追求“零缺陷”的工匠精神,因为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瑕疵率,也会被日本客户质疑“为什么”。
(责任编辑:程璐 HA010)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终端机械可靠性实验室:包括破坏性测试、滚筒随机跌落、受控定向跌落、按键按压、连接器拔插、软压、手机扭曲等在内的多项测试能力。据介绍,耐久测试可覆盖用户至少1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测试次数达百万级别。
前年华为一款产品,在高温条件下,屏幕缝隙的胶水有千分之几溢出的概率。按照流程决策,这批货未发出,且损失直达九千多万。可以说华为在面对消费者的质量要求上,近乎严苛。
另外,为了充分了解用户体验,华为开发了一个VOC系统,该系统每日通过国内外网站,抓取约50-60万用户对华为手机的意见。这些意见经过大数据的智能分类,自动转发至相应问题负责的部门,让研发人员精准了解用户意见与需求。
技术顶尖 建立一流质量检测实验室
北研所:天线测试实验室—OTA暗室展示
第二个挑战来源于物料,一款手机有300-500个配元件,例如摄像头这一元器件,向上包括马达、镜片、胶水等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细节的改变也许都会带来致命的打击。应对供应商,华为目前采取“多厂商供应策略”,每一个元器件保证三个供应商,同时经过测试,以分散风险。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海外拓展经历 助力全球统一的“华为标准”